最近國內已經開始出現腸病毒重症案例(2019/05/07疾管局新聞稿)。[2] |
腸病毒是什麼?
腸病毒包括至少六十多種不同血清型的單股RNA病毒,主要從腸道感染人類。鼎鼎大名的小兒麻痺病毒也是腸病毒的一員,但在臺灣已經滅絕。目前比較有臨床意義的包括克沙奇病毒A與B族、腸病毒71型、以及伊科病毒。[3],近年來尤其常出現腸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與A族克沙奇病毒
(coxsackievirus A)的感染。[1-4] |
腸病毒的傳染
腸病毒的傳染方式包括口水接觸、飛沫傳染、以及糞口傳染(吃到大便),其中糞口傳染在病人被感染後長達12週都具傳染力,但病人到後期卻完全沒臨床症狀,形同會活動的傳染源。[3, 4, 5] |
每年大約到第15-16週前後,腸病毒通報案例就會開始增加,會持續整個夏季與秋季。如果在這時候貫徹多洗手的好習慣,或許可以讓疫情不要上升得那麼快。[1, 5] |
腸病毒的臨床表現
腸病毒感染之後常會出現發燒、腹痛(腸道感染)、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疱疹性咽峽炎(herpangina)、與全身性斑丘疹(maculopapular rashes)等症狀。[3, 5] |
典型的腸病毒感染發生於小孩,皮膚表現包括手足出現週圍微紅的橢圓形水泡,口內一開始也會出現水泡,但很快就破掉變成破皮。[3, 5] |
近年來非典型的腸病毒感染漸多,除感染小孩也會感染成人,手足口會出現不規則、偏紅的水泡,除了常見的手足口與屁股之外,身體其他部位也可能出現水泡病灶(包括頭皮)。[6] |
近年來感染的腸病毒很常看到克沙奇A6的血清型,不但會感染成人,發疹的特徵與分布也與傳統常見的
克沙奇A16型有很大差異。[6]
|
腸病毒的併發症與後遺症
大部分的腸病毒患者症狀輕微,會自己痊癒,但少數有嚴重併發症並導致後遺症。比較令人擔憂的重症包括腦脊髓炎、腦膜炎(meningitis)、肺水腫(pulmonary edema)、心肌炎(myocarditis),可能導致死亡。[3, 5] |
腸病毒感染幾週到一個多月後,可能在所有指甲會出現凹陷橫紋/博氏線(Beau's line),嚴重者可能變成脫甲症(onychomadesis)。[5] |
腸病毒的診斷與治療
腸病毒的確診可用拭子(可用一般醫療用的無菌棉花棒)從肛門、喉頭採樣或抽取血液、腦脊液來作病毒培養或反轉錄酶聚合酶鏈式反應(RT-PCR)檢驗。[3, 5] |
腸病毒的治療以支持療法為主,適度補充水分與營養直到病人恢復。[5]對於重症患者可考慮注射腸病毒的免疫球蛋白。[3] |
腸病毒的預防
用水與肥皂/清潔劑洗手雖然無法完全殺死腸病毒,但可降低感染率。雖然有些次氯酸水製劑可以有較高的殺病毒能力,但這類產品單價較高,保存期限也較短,很難當作常規消毒用。常戴口罩也可降低飛沫傳染。至於腸病毒71型的疫苗預計於2020年上市,但因為臨床試驗相當複雜且追蹤期很長,能否如期上市並不確定。[3, 7] |
參考資料
2. https://www.cdc.gov.tw/Bulletin/Detail/6_Pu9WUmOIyJpyks4_9tHg?typeid=9 (疾管局新聞稿,國內新增2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提醒民眾落實勤洗手,留意孩童健康,2018/05/07)
3. 實用兒科學,臺大兒童醫院主編,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2013/04/01。
4. https://www.cdc.gov.tw/Disease/SubIndex/m3zdUk3u9GJVvddeSnhkiA
5. Fitzpatrick's Dermatology, 9th edition.
6. Am J Dermatopathol. 2019 Mar 20. doi: 10.1097/DAD.0000000000001409. [Epub ahead of print]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y of 2 Cases of Coxsackie A6-Induced Atypical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7.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78830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