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是個物種多樣化的海島,近海可能會遇到僧帽水母、箱水母、與各式各樣的一般水母。這些水母都有相當的毒性,在海邊遇到時最好敬而遠之。
過去總認為台灣只有僧帽水母(水螅綱)與多種一般水母(真水母綱)出沒。但考量日本也有箱水母(立方水母綱)出沒,因此台灣也應該有類似種類。後來果然2016年在澎湖發現了箱水母,只是屬於哪一種還不太確定。(1)因此目前在台灣都應該作好遇到這三類水母的準備。
台灣目前已經有箱水母出現 |
台灣的水母分為哪些種類?
1. 僧帽水母所屬的水螅綱(Class Hydrozoa):本體有一個氣囊可浮在水面。
2. 箱水母所屬的立方水母綱(Class Cubozoa):本體呈立方體。
3. 一般水母所屬的真水母綱(Class Scyphozoa):本體為倒過來的缽狀。
重要的台灣水母
一般水母(真水母綱)
海月水母 Aurelia aurita Linnaeus, 1758
這種在台南運河與世界各地常常看到,毒性相對不強。
海月水母是最常見的水母之一 |
端鞭水母 Acromitus sp.
某種端鞭水母,在西南海岸常出現(from 自由時報電子報)
|
除了上述兩種常遇到的一般水母(真水母綱),還有很多種在海邊浮潛時會觀察到,礙於篇幅就不一一介紹了。
僧帽水母(水螅綱)
主要特色是本體有氣囊,可漂浮在水面。有時被沖到岸上但還是有螫人的能力,千萬不能去碰。碰到會像尖銳的燒灼一樣。蕁麻疹大約數小時消,但可能會進一步形成水/血泡或潰爛。也可能引起全身性反應:肌肉痛,腹部絞痛,呼吸困難等等。台灣會遇到的僧帽水母主要有兩種:
葡萄牙戰艦(Portuguese man-of-war) Physalia physalis Linnaeus, 1758
分布遍及全球,大西洋、地中海、印度洋、太平洋均有。本體較大(10-30公分),有多隻捕魚用的觸手(fishing tentacles),可長達30公尺。被螫到遠比海蕁麻和另一種藍瓶水母還痛。
分布遍及全球,大西洋、地中海、印度洋、太平洋均有。本體較大(10-30公分),有多隻捕魚用的觸手(fishing tentacles),可長達30公尺。被螫到遠比海蕁麻和另一種藍瓶水母還痛。
葡萄牙戰艦的氣囊大而長,有時會被沖到岸上,此時仍有危險性。 |
藍瓶水母(blue bottle) Physalia utriculus (La Martinière, 1787)
分布只限於太平洋、印度洋,本體較小,沒有葡萄牙戰艦大。捕魚觸手只有一隻,不超過5公尺。毒性較弱,被螫到的傷害也相對較低。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Blue_Bottle_Jellyfish_-_Physalia_utriculus.jpg
|
箱水母(Box jellyfish, cubomedusae)
箱水母的種類很多,近年來台灣也有這類水母出現。最著名的種類是澳大利亞產的箱水母Chironex fleckeri(又稱海黃蜂sea wasp,如下圖),本體長得像個四方形的箱子,下方有很多觸手。這種是最容易致命的水母,在澳洲平均每年咬死一個人。被螫到會在皮膚留下結霜般相互交叉或像梯子狀的螫痕。疼痛會持續數小時,嚴重時甚至會潰爛。
life-sea.blogspot.com
如果被螫到的螫痕長度超過70公分,進入體內的毒素會比較多,導致身體其他部位的傷害,甚至在5-20分鐘內死亡(2)。心臟毒素進入人體會造成心律不整甚至心跳停止,神經毒素還可能導指呼吸衰竭,廣泛性溶血還可能造成急性腎衰竭。因此急救時除了要給予心肺支持,考慮插管,還可以給verapamil預防心律不整。目前對於澳大利亞箱水母已經有血清可用(血管或肌肉注射均可),可降低死亡率。
被箱水母咬到之後,大約30分鐘後還會出現Irukandji syndrome,包括被螫處嚴重發炎以背痛,肌肉抽筋,流汗,起雞皮疙瘩,噁心嘔吐,頭痛心悸等等。(3)
哪些季節、族群、與水上活動容易發生水母螫傷?
一般說來只要會碰到海水的活動都可能被水母螫傷。因此臨床案例常見於在海邊衝浪、玩風浪板、浮潛與游泳的人。因為這些人往往有大面積的皮膚會接觸海水。至於一般漁業活動或是潛水的人由於多半有穿保護的衣物,相對風險小很多。
至於被水母螫到怎麼處理,請看本系列第二篇:被水母螫傷怎麼辦?
參考資料
1. 2016年7月26日中天新聞
2. http://boxjellyfish.org/box-jellyfish-sting-symptoms/
3. Fitzpatrick's Dermatology in General Medicine, Edition 8th
4. Jellyfish in Japanese Waters, 並河洋/楚山勇, 2000初版
本文的QR code,如認同歡迎分享!若轉載務必註明出處。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