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疹活性量表(Urticaria Activity Score, UAS/UAS7) 是目前世界通用的蕁麻疹評估工具。可以讓大家更精確地了解自己蕁麻疹的嚴重度。
為什麼要有蕁麻疹活性量表?
後來筆者終於懂了:只要蕁麻疹沒有完全消失,病人都會覺得還是沒好、還是很嚴重。
這樣會造成醫師的嚴重困擾。因為醫師對於沒改善的病人確實要增加劑量,但對於有明顯改善的人,就不需用到太強的劑量。然而根據上述病人的回答方式,治療有效跟無效的回答可能聽起來完全一樣,這種漫天喊價的方式實在也不是很科學。對於這種困擾,全世界的皮膚科醫師就約定了一個方法,讓大家能表達出這種嚴重度的差異。這就是本次要談到的蕁麻疹活性量表(Urticaria Activity Score, 簡稱UAS/UAS7)。
如何填寫UAS蕁麻疹活性量表?
UAS/UAS7相當簡單,只討論客觀的「膨疹數量」與主觀的「搔癢程度」。相關細節可看下表:
「膨疹數量」依照24小時內發作的數量畫分,以20個與50個為切點,50個以上或融合成大片的膨疹為嚴重(3分)。「搔癢感覺」是以困擾與否與對生活與睡眠影響與否為切點,每項0-3分。單日最高6分,單週最高42分(6x7=42)。
UAS評分實例
有一天筆者的迷你哭寶回家一直哭一直抓癢(癢感有造成困擾,至少2分)。 |
筆者一看發現身上長滿膨疹,而且整隻手都變紅(融合成大面積膨疹,3分)。 |
但是餵他吃完餅乾喝完奶就呼呼大睡了(不影響日常生活與睡眠,2分)。所以當天的UAS為3+2=5分。
臺灣皮膚科醫學會製作的UAS7量表(下載請按這裡) |
UAS量表的特點與好處
UAS是讓病人自己填寫的,當然不能設計得太複雜,免不了也會受到主觀的影響。像是搔癢程度,每個人的認知絕對有差異。就算是比較客觀的膨疹數量,有得過的人(例如筆者自己)都知道要精確算出一天總共發了幾顆絕對不可能。但這個量表的精神是「跟自己比較」。只要大家沒有人格分裂,認定的標準前後一致,就可以發現大部分的人都可以呈現出治療前後的差異。
有些病人雖然聲稱沒有改善,但經過我們用UAS7打完分數後就會發現改善還是頗為明顯。
如果下次去找皮膚科醫師看蕁麻疹時,您可以自行先下載UAS7的量表計算(請按這裡)給醫師看的話,勢必能節省很多彼此的時間,感到驚喜的皮膚科醫師一定也會格外照顧您。
1. http://www.derma.org.tw/index.php?sort_no=1402039983&sort_s_no=1405065049&id=1405065126 (皮膚科醫學會UAS/UAS7網頁)
如果下次去找皮膚科醫師看蕁麻疹時,您可以自行先下載UAS7的量表計算(請按這裡)給醫師看的話,勢必能節省很多彼此的時間,感到驚喜的皮膚科醫師一定也會格外照顧您。
參考資料
1. http://www.derma.org.tw/index.php?sort_no=1402039983&sort_s_no=1405065049&id=1405065126 (皮膚科醫學會UAS/UAS7網頁)
2. http://www.derma.org.tw/index.php?sort_no=1383033749 (皮膚科醫學會蕁麻疹臨床指引)
本文的QR code,如認同歡迎分享!若轉載務必註明出處。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