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ne 20, 2016

新生兒/胎兒尿布疹(Diaper Dermatitis)的診斷與治療

最近筆者的兒子出生,過沒幾天就出現了尿布疹。


身為皮膚科醫師的中堅,這當然是我要挺身而出的時刻。不過這種疾病並不是單一種疾病,其中還包括了刺激性接觸性皮膚炎、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以及念珠菌感染。

刺激性接觸性皮膚炎是最常見的尿布疹,還可以細分為兩種原因

一種是摩擦性皮膚炎(frictional dermatitis),是因為尿布摩擦所造成。這種皮膚炎分布最廣泛,會出現在大腿、臀部、腹部、與生殖器凸面這些直接與尿布摩擦處。這種多半輕微,往往只有邊界不明顯的紅斑(poor-defined erythematous macules and/or patches)。治療包括反覆換尿布、避免尿布包太緊,都可以迅速改善疾病。反應較差時可適度使用低強度類固醇,但務必見好就收,以免類固醇吸收過量。

另一種則是糞尿接觸造成的皮膚炎。新生兒與胎兒的皮膚相當嬌嫩,就算只是一般的水,長期接觸都會造成刺激性接觸性皮膚炎,因此臀部容易持續接觸糞尿的位置,包括臀部凸處、肛門附近、股溝、陰部就成了容易皮膚炎的位置。這種從輕微脫屑的紅斑到嚴重的丘疹、膿皰、或破皮都可能出現。治療可以外用凡士林質地的低強度類固醇,例如皮質醇(Cort. S, hydrocortisone),一樣也要見好就收。

念珠菌感染的特徵最顯著,治療也與其他幾種不太一樣

念珠菌感染(cutaneous candidiasis)往往要等新生兒喝了一陣子奶之後,在腸胃道形成菌落後才會產生(目前筆者查不到平均的出現年紀,希望能有資料補足),除了有常接觸的部位有邊緣稍微凸起的牛肉色紅斑之外,大片紅斑附近會有很多像要散布出去的衛星狀的小紅點或膿皰,是本種尿布疹的主要特徵。治療可以用較不刺激皮膚的外用抗黴菌劑,例如溫和的sulconazole或非水溶性的nystatin。

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最少,但如果治療一直效果不佳,就要考慮這種相對罕見的尿布疹

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算是最少見的尿布疹,往往跟尿布中的香料、鬆緊帶、染料有關,因此常出現在腰部與大腿(鬆緊帶接觸的地方),但因為過敏物質可能隨著汗液與糞尿流動,所有地方都可能出現。此時除了可用皮質醇(Cort. S, hydrocortisone)等低強度類固醇治療外,更換不過敏的尿布更為重要。

由於小犬是出生不足兩周的新生兒,也沒有散布出去的小紅點。先排除念珠菌後,其他幾種都可以先用低強度類固醇處理。所以筆者就買了一罐先前提過的皮質醇,擦了幾天果然就好了,當然立刻見好就收。


在預防尿布疹方面,學者們建議用遵循ABCDE的五個原則。

A(Air,空氣)是指要讓臀部多與空氣接觸,增加不包尿布的時間。

B(Barrier,屏障)是指可以用凡士林、氧化鋅(例如美膚可樂、金貝比等產品)、或一些特殊保護膜(例如3M出的一種『無痛保護膜』)塗抹在臀部,避免被糞尿或尿布本身刺激。部分人認為凡士林會阻塞毛孔,其實完全沒有根據。

C(Cleansing,清洗)是指適度用清水與軟布在每次換尿布時輕柔地清洗臀部。

D(Diaper)是指使用吸力較好的尿布,少用吸力較差的布尿布。而且日間每1-3小時就換一次,夜間至少換一次。

E(Education)是給予父母適度教育。

參考資料
Prevention, Treatment and Parent Education for Diaper Dermatitis. Nurs Womens Health. 2015 Aug-Sep;19(4):324-36; quiz 337. doi: 10.1111/1751-486X.12218.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