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October 13, 2017

咬人貓、咬人狗與「蕁麻疹(urticaria)」的起源

蕁麻(nettles)是會造成皮膚紅腫刺癢的一類植物,咬人貓與咬人狗則是台灣常見著名的蕁麻科植物。凡是皮膚會出現紅腫刺癢的疾病,都通稱為「蕁麻疹」。




蕁麻科植物(nettles)與人類的孽緣


蕁麻疹這類常見的疾病為什麼會跟「蕁麻」扯上關係?其實要從老祖宗的慘痛經驗說起。

由於人類不像貓狗有毛皮,很容易受到外來物質的侵擾。其中有一類植物讓老祖宗們很困擾,一碰到就會出現紅腫刺癢的症狀。因此博物學家就把拉丁文中燒灼(urere)這個字的名詞(urtica)拿來幫這類植物命名。這類植物就是中文稱為蕁麻科(Urticaceae)的植物。(參1)這也是蕁麻疹(urticaria)的字源來源。



咬人貓與咬人狗:蕁麻科植物的典型代表


在台灣的蕁麻科植物也不算少,像是大家小時候常聽到的咬人貓Urtica thunbergiana  Siebold. & Zucc.)就是蕁麻科蕁麻屬(Urtica)的著名代表。另外一樣屬於蕁麻科但不同屬的咬人狗(Dendrocnide meyeniana)則是火麻樹屬(Dendrocnide)的代表,都會造成類似的反應。

咬人貓(Urtica thunbergiana)有很多細毛,葉片上深色斑點為毒囊。(筆者攝於南投縣信義鄉清境農場)

咬人貓常生長於全台低到高海拔的樹林邊緣或路旁潮濕處,以低矮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呈現。葉片有明顯的鋸齒狀,莖葉上面密佈細毛,葉片上較深色的斑點為毒囊。(參2)

照片中「5號」這顆灌木即為咬人狗(Dendrocnide meyeniana)(筆者攝於新竹縣北埔鄉綠世界生態農場)

咬人狗則分布在恆春半島與高雄一帶,以低矮的多年生灌木呈現,因此又稱為木蕁麻。葉片較大,邊緣平滑,細毛沒像咬人貓那麼明顯,但還是有一定的傷害力。(參3)


碰到咬人貓與咬人狗怎麼辦?


過去認為蕁麻科植物導致人體出現紅腫刺癢的原因是葉片中的甲酸(蟻酸)、乙醯膽鹼(acetylcholine)和羊巠色胺(serotonin)。然而最近台大生命科學院的研究發現草酸(oxalic acid)及酒石酸(tartaric acid)才是造成刺痛感的主要成分,推翻了過去的蟻酸假說。(參4)除此之外,葉片表面的小刺呈現中空狀,會插入皮膚讓酸類物質進入,也是造成症狀的原因。(參5)


圖左:被蕁麻的細毛刺到造成的紅腫病灶       圖右:蕁麻細毛的電子顯微鏡圖,中央為空心,以注入毒液(參5)


簡單說來,蕁麻科植物造成皮疹的機轉就是小刺,跟過敏無關,因此任何人碰到都會有症狀。

過去認為被咬人貓或咬人狗碰到的時候,用一些微鹼性的物質(小蘇打或氨水)去中和這些酸類,多少可以緩解一些症狀。但效果顯然有限,因為酸性物質早已進入皮膚,根本中和不到。目前流傳的多種治療方式也都只是傳言,並無臨床實證。(參5、6)

唯一確定有效的是盡快拔除小刺。醫學文獻建議幾種做法:

1. 拿放大鏡用鑷子一根一根拔除。

2. 用高黏度的膠帶移除。

3. 小心地用水清洗。(參5)

至於紅腫發炎的症狀,根據筆者治療經驗,使用外用或口服類固醇還是很有效。


「蕁麻疹」!就決定是你了!


由於碰到蕁麻科植物產生的皮疹實在太令人印象深刻了,導致後來只要遇到皮膚紅腫刺癢的皮疹,都一律被稱為「蕁麻疹」。

蕁麻疹其實不是單一種疾病。臨床上凡是出現類似碰到蕁麻科植物的疹子,一律都稱為蕁麻疹。蕁麻疹的機轉還包括了感染、食物、藥物、自體免疫、其他生物、物理刺激......等多種原因,廣義來說還可以細分為數十種疾病。大部分的狀況只要使用口服抗組織胺都可以有相當的改善。

至於治療的方法,請繼續追蹤本文續集:急性蕁麻疹的治療、慢性蕁麻疹的治療。

參考資料

1. http://latindictionary.wikidot.com/verb:urere
2.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2%AC%E4%BA%BA%E7%8C%AB
3.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2%AC%E4%BA%BA%E7%8B%97
4. Ann Bot. 2006 Jul;98(1):57-65. Epub 2006 May 4. Identification of oxalic acid and tartaric acid as major persistent pain-inducing toxins in the stinging hairs of the nettle, Urtica thunbergiana. (確定元凶是草酸與酒石酸的關鍵論文。)
5. Wilderness Environ Med. 2011 Jun;22(2):136-9. doi: 10.1016/j.wem.2011.01.001. Epub 2011 Jan 6. Mechanism of action of stinging nettles.
6. Am J Contact Dermat. 2003 Mar;14(1):44-6. Stinging nettle dermatitis.

本文的QR code,歡迎大家分享!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