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y 31, 2017

中華民國植髮醫學會第一屆年會演講:用植髮來治療區段型白斑

這個星期日要在植髮醫學會演講,講題為『用植髮來治療區段型白斑(Hair Transplantation can Treat Segmental Vitiligo)』

時間 2017年6月4日 14:10-14:30
地點 台大醫學院104講堂(需繳費入場)

本次的講題涉及植髮與白斑治療,剛好是我們國泰皮膚科前任主任(詹融怡醫師)與現任主任(紀秀華教授)的專長。能做一件結合這兩種截然不同領域的工作,也解決了病人的問題,我覺得很榮幸。


Saturday, May 27, 2017

哪些人容易長成人痘?如何減少成人痘的產生?

女性比男性容易出現青春期之後的「成人痘」,要避免成人痘可考慮 1. 懷孕 2. 治療多毛症 3. 減少精神壓力 4. 多吃蔬果鮮魚 5. 避用高遮瑕力的粉底液、髮油、精油等產品 6. 少吃高升糖指數食物與低脂/脫脂牛乳。

鄭煜彬皮膚科學研究室


很多人過了青春期(大於25歲之後)還是會爆發面皰,這類面皰本質上跟「青春痘」一樣,但臨床上會暱稱它們為「成人痘(adult acne)」,造成很多成年人的困擾。根據研究,女性比起男性更容易出現成人痘。

為什麼有些人會長出「成人痘」,過去一直沒有定論,因此街譚巷議特別多。但最近的一些研究漸漸釐清了會誘發成人痘的因素。

2016年義大利的研究告訴我們女生容易長成人痘的因子包括:

1. 家族史:父母或是兄弟姐妹曾發過成人痘

2. 青春期有明顯青春痘:如同那句電影台詞「要預測一個人未來行為的最好方法...就是理解他過去的行為。」 "The best predictor of future behavior is … past behavior". --《藥命關係Side Effects》,很好理解

3. 先前沒有懷孕過:雄性素的分泌較多

4. 有多毛症(hirsutism):這是指女性出現像男性的體毛,也跟雄性素的分泌較多有關

5. 精神壓力大:可能跟壓力荷爾蒙的分泌有關

6. 有在上班的人(相較於無業或家庭主婦):原因可能比較複雜,或許跟工作環境的光線、空調、壓力有關。

7. 少吃蔬菜水果:蔬果是抗氧化劑的來源,吃太少會增加氧化壓力,也會增加成人痘。

8. 少吃鮮魚:跟蔬果一樣也可提供抗氧化劑,吃太少會增加氧化壓力。

2017年波蘭的研究則顯示會引發成人痘的因素除了生活壓力變大外,還多了:

9. 敏感性皮膚(sensitive skin):比較無法承受環境變化的皮膚也會比較容易長成人痘。

10. 停用口服避孕藥(oral contraceptives):跟停藥後雄性素的分泌增多有關。

11. 使用高遮瑕力的粉底液(full-coverage foundations) :這跟致痘性的概念有關。

在更早之前的一些文獻也顯示某些食物可能會加重青春痘/成人痘,例如牛乳(低脂/脫脂)與高升糖指數(high glycaemic)食物,實務上減少攝取這類食物也是可以努力的目標。

除此之外,根據青春痘專家陳衍良醫師與筆者個人經驗,使用髮油各種精油的人也容易產生成人痘。雖然目前對致痘性成分的研究均已過時,不太有參考價值,但避開不必要的外用油脂確實是避免成人痘的不二法門。


避免成人痘的可行策略有哪些?


由於容易長成人痘的個人與家族傾向已經無法改變,工作也無法隨便辭掉,更不可能一直吃避孕藥,對於成人痘,我們可以採取下列策略:

1. 懷孕(這不能勉強!) 2. 治療多毛症(用口服藥降低雄性荷爾蒙)3. 減少精神壓力  4. 多吃蔬果與鮮魚 5. 避用高遮瑕力的粉底液、髮油、精油等產品 6. 少吃高升糖指數食物與低脂/脫脂牛乳。 

男性不可能懷孕也沒有多毛症(hirsutism),因此前兩個策略對男性無效,但後面四項還是很有參考價值。


參考資料


1. Factors affecting the course and severity of adult acne. Observational cohort study. Chlebus E, Chlebus M. J Dermatolog Treat. 2017 May 10:1-21. doi: 10.1080/09546634.2017.1329500.
2. Adult female acne and associated risk factors: Results of a multicenter case-control study in Italy. Di Landro A, Cazzaniga S, Cusano F, Bonci A, Carla C, Musumeci ML, Patrizi A, Bettoli V, Pezzarossa E, Caproni M, Fortina AB, Campione E, Ingordo V, Naldi L; Group for Epidemiologic Research in Dermatology Acne Study Group.. J Am Acad Dermatol. 2016 Dec;75(6):1134-1141.e1. doi: 10.1016/j.jaad.2016.06.060. Epub 2016 Aug 16
3. Acne and Nutri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Fiedler F, Stangl GI, Fiedler E, Taube KM.Acta Derm Venereol. 2017 Jan 4;97(1):7-9. doi: 10.2340/00015555-2450. Review.

Wednesday, May 24, 2017

得了急性蕁麻疹:直接治療比做一堆檢查重要!


持續不到六週的急性蕁麻疹病人一般不需要做任何抽血檢查,直接給予適當治療就可以了。



很多病人到門診來看蕁麻疹,劈頭就要抽些血查原因或是另外自費查過敏原。對筆者而言,開給他們或許是條阻力最小,獲利最高的路。但基於手邊的各種證據與教學的初衷,還是勸退了大部分的病人。當主治醫師這麼多年,在我的門診只幫過一名病人開過過敏原檢測,還不是為了蕁麻疹,對此我相當自豪。


急性蕁麻疹大多不需做特定檢查


急性蕁麻疹是指持續(一周發作超過兩次)少於六週的蕁麻疹。既然稱為急性,表示來得快去得也快,90%在三週內都會消退(參1)。既然不管怎麼做三週就會好,根本不用去做什麼檢查。因此台灣皮膚科醫學會對於急性蕁麻疹的建議超級簡單:「不需任何檢查」。(參2)因為只要好好治療,病人的預後都很好。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對於急性蕁麻疹建議一般不需做檢查,除非有明顯對某些物質過敏的病史。



當然很多病人很有追根究柢的精神,這固然很好,但對於急性蕁麻疹實在使不上力。因為急性蕁麻疹的病因主要有五類(參3):



  1. 原因不明(>50%):超過一半的急性蕁麻疹就算把人類可做的所有檢查做完,都查不到原因。
  2. 病毒感染(40%):四成的病人是病毒感染所致,常發生在小孩,臨床上大多是不起眼的小感冒。除了B、C肝、愛滋病、流感、EB病毒、腸病毒、麻疹德國麻疹腮腺炎這些叫得出名稱的感染之外,其他「小感冒」幾乎都無法檢測,連抽血球與發炎指數都不一定會有變化。
  3. 藥物(<10%):不到一成的病人是藥物所致,常發生於成人。臨床實務上也無法直接抽血檢測,因為藥物種類實在太多。請病人直接看一下最近幾週內有新開始吃什麼藥才是比較實際的做法。
  4. 食物(<10%):元凶多半是海鮮或是水果。食物造成的急性蕁麻疹其實很少,遠小於前述幾種原因。臨床實務上跟藥物一樣也很難直接抽血檢測,倒不如讓病人回憶一下最近吃過哪些可能的食物。因為從吃下到發作往往很快,因果關係很明顯。
  5. 蚊蟲叮咬(<10%):這種原因就非常明確,而且大多一兩個小時就消了,很少造成醫師與病人的困擾。
簡單說來,有超過90%的病人是不明原因或是病毒感染造成,這些幾乎無法檢測,因此大多數的情況下不用做檢查。


為什麼急性蕁麻疹不建議做過敏原檢測?


目前建議除非病人有明顯對某些物質過敏的病史,否則不用進一步檢查。因為上述急性蕁麻疹的原因有超過九成(原因不明+病毒感染),都無法驗出明顯異常。

至於藥物與食物造成的蕁麻疹,由於種類太多,也要剛好抽血項目能涵蓋到造成的過敏原,抽起來才有意義,無奈的是大部分的情況下都無法涵蓋到。

況且這些驗出來陽性的物質也不一定就是造成本次蕁麻疹的原因,對病情幫助不大。例如在台灣有超過90%的人驗出來對塵蟎都是陽性,大家也每天都在接觸,但大部分的人都不會有反應。

既然都已經懷疑是對哪幾樣物質過敏了,不妨等症狀緩解,在手邊有抗組織胺的情況下再逐一接觸可能的過敏原(rechallenge test),反而比較能釐清過敏的狀況。


對於急性蕁麻疹,直接治療才是王道!


就算不管目前過敏原檢測對蕁麻疹意義有限的問題,臨床實務上這種檢查對急性蕁麻疹的治療也很沒幫助。目前抽了血要等結果出來,由於大多是外送廠商檢驗,多半要等將近一個星期。然而如果一開始就先給口服抗組織胺治療,不管是什麼原因造成,一個星期後大部分的病人都已經緩解那麼不如所有病人一開始就直接先給抗組織胺,一樣都會好。這時候多抽一個對治療與預後沒影響的過敏原檢測,實在是驗心酸的。

因此面對急性蕁麻疹,應該直接先給抗組織胺治療。除非超過六週證實是慢性蕁麻疹,再來考慮是否要進一步檢查。

參考資料


1. Kukthanan K, Chiawsirikajorn Y, Jamton S. Acute urticaria: etiologies, clinical course and quality of life. Asian Pac J Allergy Immunol 2008;26:1-9. (三週內會消)

2. http://www.derma.org.tw/CKEdit/upload/files/QU-2430_Pamphlet_0704%20(for%20online%20use).pdf


3. Peroni A1, Colato C, Schena D, Girolomoni G. Urticarial lesions: if not urticaria, what else?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urticaria: part I. Cutaneous diseases. J Am Acad Dermatol. 2010 Apr;62(4):541-55; quiz 555-6. doi: 10.1016/j.jaad.2009.11.686.


本文的QR code,歡迎大家分享!

Friday, May 19, 2017

脫脂/低脂牛乳才會讓青春痘惡化!我們都錯怪全脂牛乳了!

全脂/減脂(2%)牛乳不會讓青春痘/面皰惡化,但脫脂(0%)/低脂(1%)牛乳會。


從筆者成為皮膚科醫師之前,就一直聽聞喝牛乳會加重青春痘的傳說。相關的文獻也很多都支持牛乳會加重青春痘,但這些研究都有樣本太小或資料收集的瑕疵,無法一槍斃命做出無可辯駁的結論。幸好近幾年又增加了不少飲食與皮膚病關聯性的研究,讓我們漸漸了解飲食在青春痘的形成上扮演的角色。稍早的研究發現了高升糖指數的食物跟青春痘有關,隨後的研究則確定低脂/脫脂牛乳確實會增加青春痘。至於過去大家認為不好的全脂牛乳,居然完全沒問題。

2016年八月在聲望卓著之美國皮膚科醫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發表的研究,克服了過去研究樣本太小或資料收集的問題,找了一個較大的群體,建立年齡性別相仿的對照組,並使用特殊軟體來收集飲食資料。最後證實了攝取全脂或減脂(2%)的牛乳與乳製品不會加重青春痘,但攝取脫(0%)/低脂(1%)牛乳與乳製品卻會加重青春痘。換句話說,過去觀察到牛乳會增加青春痘的現象,應該是脫脂/低脂牛乳與乳製品所造成。


為何脫脂/低脂牛乳會造成青春痘惡化?


脫脂/低脂牛乳的升糖指數(Glucose Index,簡稱GI)雖然只比全脂/減脂牛乳略高,卻會大幅度增加胰島素(insulin)與似胰島素生長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的量,進而增加皮脂腺的活性。這意味著脫脂/低脂牛乳除了升糖指數較高之外,應該還有一些類似荷爾蒙的成分,會影響人體製造胰島素與似胰島素生長因子的狀況。


是該還全脂牛乳公道的時候了!


除了比較不會讓青春痘惡化,全脂牛乳/乳製品在其他方面也比脫脂/低脂牛乳好。全脂牛乳過去常被指責會增加肥胖、心血管疾病風險,因此廠商們推出了脫脂/低脂牛乳。然而後續研究卻發現全脂牛乳與乳製品其實對於上述疾病有保護作用。攝取較多的乳脂肪反而可減少肥胖、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牛乳中的脂肪含有很多好的脂肪酸,例如中鏈脂肪酸(medium-chain fatty acids)可減少胰島素阻抗性(第二型糖尿病的原因)。另外像是活性支鏈脂肪酸(active branched chain fatty acids)、共軛亞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與單元不飽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也都對人體代謝有好處。此外,牛乳中的脂肪還有助於人體吸收維生素A與D等脂溶性維生素。綜觀上述證據,牛乳中的脂肪對於健康絕對是「利大於弊」

因此,隨著我們對牛乳的了解越來越多,建議大家可以直接喝比較好喝的全脂牛乳,毋須屈就於又不好喝,又沒比較健康的脫脂/低脂牛乳。(鄭煜彬醫師  20170519)


參考資料

1. Consumption of dairy in teenagers with and without acne. LaRosa CL, Quach KA, Koons K, Kunselman AR, Zhu J, Thiboutot DM, Zaenglein AL. J Am Acad Dermatol. 2016 Aug;75(2):318-22. doi: 10.1016/j.jaad.2016.04.030. Epub 2016 May 27.

2. Milk consumption and acne in teenaged boys.
Adebamowo CA1, Spiegelman D, Berkey CS, Danby FW, Rockett HH, Colditz GA, Willett WC, Holmes MD. J Am Acad Dermatol. 2008 May;58(5):787-93. doi: 10.1016/j.jaad.2007.08.049. Epub 2008 Jan 14.



Wednesday, May 17, 2017

C型肝炎會伴隨哪些皮膚症狀與皮膚病?

最近傳出使用不潔針具造成C型肝炎群聚感染的消息,喚起了大家對C型肝炎的重視。

事實上,C型肝炎一直是公共衛生上的大問題,到目前都還沒有疫苗可用。雖然治療一直有進步,但不是非常麻煩,就是要花費大量金錢。長期的C型肝炎更可能會導致肝癌,因此C肝病友定期追蹤肝臟是很重要的課題。然而肝臟是沉默的器官,在出事之前常常沒有明顯症狀,也導致很多臨床上的困擾。

身為一名皮膚科醫師,面對這種場面時就派得上用場,因為有幾種皮膚病會跟C型肝炎有密切關係。




確定與C型肝炎有關的皮膚病,遇到時有另外抽血驗C肝的必要。主要有下列三種(參1):


  • 混合型冷凝球蛋白血症 Mixed cryoglobulinemia
  • 扁平苔癬 Lichen planus
  • 緩發性皮膚紫質症 Porphyria cutanea tarda



上面一連串圖是混合型冷凝球蛋白血症(Mixed cryoglobulinemia),會出現網狀青斑(Livedo reticularis)、肢端發紺(Acrocyanosis,手腳末梢變藍紫色)、雷諾氏現象(Raynaud phenomenon,遇冷先後出現白、藍、紅的變化)、壞疽(GangrenE,爛掉)等現象。(口訣:LARGE
http://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11)60242-0/fulltext
http://www.intechopen.com/books/practical-management-of-chronic-viral-hepatitis/hcv-mixed-cryoglobulinemia-and-malignant-lymphoproliferation
http://www.primehealthchannel.com/cryoglobulinemia.html
https://www.hindawi.com/journals/jir/2012/502156/fig2/






上圖是扁平苔癬 (Lichen planus),會出現淡紫色Purplish)、會癢(Pruritic)、多角形(Polygonal)、平坦的(Planar)丘疹(Papules)或塊斑(Plaques)。(口訣:6P



上圖是緩發性皮膚紫質症(Porphyria cutanea tarda),病人膚色較黑,體毛增多,光照的地方會出現敏感、水泡。




跟C型肝炎可能有關的皮膚病,如果找不到病因時,可以把C肝列入考慮。一般會提到下列兩種皮膚病(參1):

  • 皮膚搔癢 Pruritus
  • 壞死鬆解性肢端紅斑 Necrolytic acral erythema

皮膚搔癢(Pruritus)可能皮膚看起來完全正常但一直覺得很癢,也可能出現結節性癢疹或慢性單純苔癬(prurigo nodularis/lichen simplex chronica),結節性癢疹會出現局部增厚角化的結節,慢性單純苔癬則以局部皮溝明顯、皮野分明的斑塊呈現。不過皮膚搔癢除了跟C型肝炎有關之外,還有很多問題,像是皮膚太乾、洗腎、淋巴癌、糖尿病、甲狀腺疾病、蕁麻疹...也都會導致皮膚搔癢,所以只能被歸為跟C型肝炎「可能有關」的皮膚病,在尋找原因時不應該一直著重於C型肝炎。



上面兩個圖是壞死鬆解性肢端紅斑 (Necrolytic acral erythema),一開始會呈現表層壞死的紅紫色色塊(上圖),後期會演變成厚厚的角化斑塊,周邊會有暗沉的紅斑(下圖)。這種疾病非常少見,大多數案例都跟C型肝炎有關,經過Alpha干擾素(可治療C肝)治療都會明顯改善(參2),但也有些例外(參3),所以只能被歸為跟C型肝炎「可能有關」的皮膚病。
http://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dermatology/fullarticle/190290
http://dermaamin.com/site/atlas-of-dermatology/13-n/970-necrolytic-acral-erythema-.html

傳說中與C型肝炎有關的皮膚病...

目前報告過的有乾癬 Psoriasis、慢性蕁麻疹 Chronic urticaria、白斑 Vitiligo、多型性紅斑Erythema multiforme、結節性紅斑Erythema nodosum、壞疽性膿皮症Pyoderma gangrenosum......(參1)。這些皮膚病與C型肝炎有關的案例沒有那麼多,有這些皮膚病的病人也多半沒有C型肝炎,因此遇到時除非病人有得病的風險(使用污染針具、輸血、針扎...),不然毋須特別檢驗。

由於C型肝炎常會引起肝硬化。肝硬化會有哪些皮膚表面,又是另一個課題。那麼,下次見了~(鄭煜彬醫師  20170517)





參考資料



1. World J Hepatol. 2015 Nov 28;7(27):2740-8. doi: 10.4254/wjh.v7.i27.2740. Cutaneous manifestations of hepatitis C in the era of new antiviral agents. Garcovich S1, Garcovich M1, Capizzi R1, Gasbarrini A1, Zocco MA1.

2. Necrolytic acral erythema associated with hepatitis C: effective treatment with interferon alfa and zinc. Khanna VJ, Shieh S, Benjamin J, Somach S, Zaim MT, Dorner W Jr, Shill M, Wood GS. Arch Dermatol. 2000 Jun;136(6):755-7. Review.

3. Dermatol Online J. 2008 Jun 15;14(6):10. Necrolytic acral erythema: a case not associated with hepatitis C infection. Liu A1, Erickson CP, Cockerell CJ, Hsu S.

訂正記錄

1. 原本寫的化膿性膿皮症是錯誤的譯名,5/17早上自行發現後已經改正為壞疽性膿皮症。














本文的QR code,歡迎大家分享!

Thursday, May 11, 2017

台大皮膚部/國泰皮膚科Clinical Patterns in Dermatology(12) 2.0 Granulomatous & Necrobiotic Lesions(1)

身為皮膚科補教界第一品牌,我們以行動支持補教實名制,並譴責學歷造假的劣師


台大皮膚部/國泰皮膚科Clinical Patterns in Dermatology(12) 2.0 Granulomatous & Necrobiotic Lesions(1)
國泰醫院皮膚科/台大醫院皮膚部 鄭煜彬醫師 製作
時間:2017/05/20(六)14:00-17:00 
地點:台大醫院東址15A皮膚部會議室
歡迎各界先進同好蒞臨指教!




本次承蒙顏藝國際贊助,有五十名網路會議的名額,應該不會發生前次太擠的問題。
個人會議ID:9753042563
個人會議網址:https://zoom.us/j/9753042563

為避免影響收音品質,請所有參加網路直撥的朋友務必關閉麥克風。
謝謝大家,謝謝王莉芳理事長、紀秀華主任、與顏藝國際!

國泰醫院皮膚科:全方位毛髮臨床實務講座 禿髮的藥物治療

國泰醫院皮膚科:全方位毛髮臨床實務講座
用藥物來治療雄性禿還是目前的主流。藥物的進步雖慢,近幾年還是累積了相當明顯的進步。這次的兩場演講除了要說明雄性禿的最新藥物治療之外,還會提及面對雄性禿以外的禿髮問題(圓禿、疤痕性禿髮)可使用的藥物,以及使用這類藥物的技巧、價格、注意事項、與副作用。如果想知道禿髮的藥物治療現況,只要聽這一場就夠了!

時間:2017年4月29日(六)下午14:00-1700
地點:臺大醫院東址15A(15樓A病房,皮膚部)會議室(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7號)

活動內容

時間
講題
講者
14:00-14:10
報到
 
14:10-14:20
Opening Remarks  
國泰醫院皮膚科  紀秀華主任
14:20-15:20
各種禿髮的藥物治療(1)
國泰醫院皮膚科 鄭煜彬醫師
15:20-15:30
Break(備有茶點)
 
15:30-16:20
各種禿髮的藥物治療(2)
臺大醫院皮膚部 林頌然醫師
16:20-17:00
Panel Discussion
All speakers


講者簡介

林頌然醫師


台灣大學 醫學系 學士,1998
台灣大學 醫學工程 博士,2006
台大醫學院 皮膚科 兼任講師 2006
台大醫學院 皮膚科 兼任助理教授 2006~2007
台大醫院 皮膚部 住院醫師 1999~2003
台灣皮膚醫學會 專科醫師 2003~迄今
台灣再生醫學學會 會員 2004~迄今
國際光學工程學會 會員 2005~迄今
台大醫學院 皮膚科 合聘助理教授 2007~迄今
台灣大學 醫工所 助理教授 2006~2013
台灣大學 醫工所 副教授 2012~2016
南加州大學 訪問學者 2010~2012
台灣大學 醫工所 教授 2016~迄今
林頌然醫師曾獲得國家衛生研究院補助( Physician Scientist Award ),於 2010 至 2012 年至美國南加大鍾正明院士實驗室研習幹細胞調控與器官再生,目前已回國,持續進行毛囊再生相關研究。其相關研究曾發表於Science上,獲得國際肯定。
 



鄭煜彬醫師


國立成功大學 醫學系 學士,2008
台大醫院 皮膚部 住院醫師 2008~2012
台灣皮膚醫學會 專科醫師 2012~迄今
國泰綜合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 2014~迄今
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 2012~迄今
臺大醫院皮膚部皮膚病臨床型態(Clinical Patterns in Dermatology)系列講座主持人
國泰醫院全方位毛髮臨床實務講座主持人

台大皮膚部/國泰皮膚科Clinical Patterns in Dermatology(11) 2.0 Papulosquamous Lesions

在出國前夕隆重推出
台大皮膚部/國泰皮膚科Clinical Patterns in Dermatology(11) 2.0 Papulosquamous Lesions


國泰醫院皮膚科/台大醫院皮膚部 鄭煜彬醫師 製作
時間:2017/04/1(六)15:00-17:30 
地點:台大醫院東址15A皮膚部會議室
歡迎各界先進同好蒞臨指教!

本次承蒙顏藝國際贊助,有五十名網路會議的名額,應該不會發生前次太擠的問題。
個人會議ID:9753042563
個人會議網址:https://zoom.us/j/9753042563
謝謝大家、王理事長、紀主任、與顏藝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