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el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醫學界的都市傳說.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醫學界的都市傳說. Show all posts

Friday, July 1, 2016

食指、無名指長度的面相學與醫學


    從小就常聽哥哥姐姐們講述一些似是而非的『面相學』,例如嘴角的痣是貪吃痣,斷掌的男人會當大官、食指比無名指短的人比較有領導能力等等。後來多讀了一些書之後,才知道痣可以輕易除掉,斷掌常常是唐氏症等疾病特徵(唐氏症大約62%是斷掌)。漸漸也覺得這些面相學的知識大多是穿鑿附會,沒有太大的參考價值。

    然而這些面相學的知識雖然像一袋包裝俗艷的廉價的糖果,一味的死甜,有時袋裡也會摸到一粒維他命丸,像是食指與無名指比值(2D:4D ratio與醫學的關係就重要得多。大約從十九世紀後半,醫學界就一直注意到這項特徵與荷爾蒙(hormone)的關係。真正比較科學的探討出現在1930年。當時統計了201名男性與109名女性的手指長度,證實男性的食指與無名指比值較小,意味著雄性荷爾蒙較高的情況下,會讓無名指長得比食指長。之後這項發現雖然經過了幾十年都沒人特別關注,到了1983年Glenn Wilson發表女性決斷力與食指與無名指比值的關係,顯示無名指長的女性決斷力較佳,從此之後類似的研究就一直出現。


食指與無名指比值(2D: 4D ratio):食指長度除以無名指長度的比值。(https://en.wikipedia.org/wiki/Digit_ratio#/media/File:Hand_zur_Abmessung_2D4D.jpg

    Glenn Wilson推測胎兒在子宮中的性荷爾蒙濃度造成了這個骨骼上的特徵,因此食指與無名指比值就成了雄性荷爾蒙的指標之一有很多人認為睪固酮是傳統男性性格的來源(果決、好鬥、數理空間能力強)的來源。所以這樣的環境中孕育的女性胎兒也比較具備男性性格,應該是相當合理的。由於這個結果就很合乎大家的想像:這種把食指與無名指比值與一些人類個性連結的研究也漸漸出現。

    於是,就有人開始拿食指與無名指比值與某些傾向的關係做文章,其中很著名的是同性戀(homosexuality(請注意:同性戀是自然的,不是疾病喔~)

    2000後幾年內,不同的幾個團隊做出了幾個關於同性戀與食指與無名指比值的研究。有幾個歐陸的研究發現男同性戀的食指與無名指比值較小(Rahman & Wilson, 2003),但在美國的研究卻剛好相反(Lippa, 2003; McFadden & Shubel, 2002),還有些研究做出來是沒有差異(Williams et al., 2000)。

    看到這裡,一些實事求是的醫師與筆者大概就會直接認為這種彷彿江湖術士論點的喪鐘已經敲響。誰知上述論點的擁護者居然又提出了一個新論點......

『所有同性戀者的食指與無名指比值都是一個介於0.96到0.97的常數!(Manning and Robinson, 2003)』

    這實在勁爆到不像真的。居然只要量一下食指與無名指的長度,就可以預知這個小孩會不會有同性戀傾向!?根據許多像是Theranos(號稱「一滴血」4小時內就可完成70種血液化驗)這類騙局的經驗:聽起來越完美無瑕的,越可能不是真的。

果不其然,很快就有研究發現,不管是男同性戀還是異性戀,量出來的比值都差不多(Voracek M1Manning JTPonocny I, 2005),後續雖然有些研究又提到了食指與無名指比值與同性戀關係論點,但是限制越掛越多,一下說只限白人,又說只限男性...,看來這真的不算是好用的指標

同性戀部份的研究踢到鐵板後,對食指與無名指比值有興趣的研究者還是陸續做出很多該比值與其他人類健康關係的研究,例如筆者長期在治療的雄性禿(alopecia androgenetica)、攝護腺癌(prostate cancer)、語言側化(speech laterality,男性的語言皮質集中在左前葉)、以及多囊性卵巢(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的關係,不過出來的結果正反參半。像是雄性禿與攝護腺癌似乎與較低的食指與無名指比值有關,但語言側化與多囊性卵巢卻沒有關係。

直到現在,學界的主流也大多不將食指與無名指比值當作某些疾病或傾向的強力指標。至少筆者本科之外,又詢問了精神、泌尿、小兒...以及日益珍稀的婦產科朋友,都沒有人聽到會說:『喔!那個數值很有參考價值...』。但因為用尺量一量食指與無名指的長度就可以預測很多性狀的論點實在太吸引人,讓很多人無法忘懷,看來短期之內,醫學界還會有很多這類煞有其事,卻未必實用的論點會不斷衍生出來。縱然食指與無名指的比值在醫學上不一定有那麼重要的意義,但至少這不算是一個會嚴重誤導人的觀念。或許某一天,它還會成為某些重要科學發現的靈感來源。

參考資料
1. Digit ratio (2D:4D) in homosexual and heterosexual men from Austria.
Voracek M, Manning JT, Ponocny I.Arch Sex Behav. 2005 Jun;34(3):335-40.
2. 2nd to 4th digit ratio and a universal mean for prenatal testosterone in homosexual men.  2003 Aug;61(2):303-6.
3. Is digit ratio (2D:4D) a reliable pointer to speech laterality?
 2016 Mar 15;301:258-61. doi: 10.1016/j.bbr.2015.12.042. Epub 2015 Dec 30.
4. Comparison of digit ratio (2D:4D) between Brazilian men with and without prostate cancer.  2016 Mar;19(1):107-10. doi: 10.1038/pcan.2015.62. Epub 2016 Jan 12. Mendes PHMartelli DRde Melo Costa SGonçalves EMacedo CPSilveira MFMartelli Júnior H.
5. Are 2D:4D finger-length ratios an indicator of androgenetic alopecia in males?Bilgic Ö, Altınyazar HC, Eryılmaz D, Tuğrul ZA. An Bras Dermatol. 2016 Apr;91(2):156-9. doi: 10.1590/abd1806-4841.20164622.
6. Digit ratios do not serve as anatomical evidence of prenatal androgen exposure in clinical phenotypes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Lujan ME, Bloski TG, Chizen DR, Lehotay DC, Pierson RA. Hum Reprod. 2010 Jan;25(1):204-11. doi: 10.1093/humrep/dep363. Epub 2009 Oct 24.
7. https://en.wikipedia.org/wiki/Digit_ratio  要看與食指與無名指比值有關的人類性狀可看這篇。

Sunday, June 26, 2016

小孩姓名對日後個性與生涯的影響


最近筆者的小孩快要滿月,有些事情也漸漸要做個了斷了。

別誤會,我是指『取名字』這件事情啦~

取名字對小孩有什麼影響,各個民族都有不同的看法。就以台灣這塊小小的地方,光是閩南人與客家人的習慣就不太一樣。早期很多閩南人有『賤名』的習慣,認為名字取得越好,小孩越容易被一些『魔神仔』帶走,所以會取一些不太好聽的名字。客家人的姓名常會依據家譜,相較之下比較有書卷氣,而且早年女性常常會出現『妹』字,據說是因古代客家婦女『救駕有功』,為宋朝皇帝賜名『孺人』,最後就演變成『妹』這個字。

到底取名字對小孩日後的發展有什麼影響?原本筆者打算隨便取個名字就好(閩南人習慣嘛~),但又覺得應該來問一問PubMed大神再說。沒想到查完發現居然有人很認真地去做了一些研究,讀完這些文章之後,覺得這些結論可以作為小孩取名的考量。



1. 相較於性別取向明顯的名字,中性化的姓名會使男性的個性較不陽剛,較會被大家開玩笑。會使女性的個性較陽剛、較沒愛心、較會被大家開玩笑。

2. 非傳統拼法/非傳統用字的名字會使人比較沒有吸引力。

3. 對男性而言,較長的名字會讓男性比較有愛心,比較不會被大家開玩笑,比較成功、個性比較不陽剛。(這點對外國人比較明顯,在華人文化圈就不一定。)

4. 使用比較不常見的名字或字,會讓人比較容易焦慮、神經質。

5. 比較有吸引力的名字會讓人比較神采飛揚。

上述幾點大致呼應了一些父母的猜想:意象好的名字很重要,而且小孩不能取會讓人容易取笑的名字。但也告訴我們不應該取一些很冷僻、難念、奇怪的字,或許因為不易自我介紹、容易被唸錯、或是被故意忽略,這些怪字絕對對小孩沒有太多好處。

好吧,別聊太多,我要來幫小孩取名字了。

參考資料
1.  2001 Feb;127(1):59-88.Characteristics attributed to individuals on the basis of their first names.Mehrabian A.
2. 閩南方言与姓名文化,  李玲
3. http://bbs.66163.com/thread-10074040-1-1.html
4. 客家人的名字與命名 –以桃園縣新屋鄉為例